百度 佛教出路在走入社会的广大人群,而不是圈在景区内,异化成佛教专卖店。

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(记者门庭婷)随着各地楼市支持政策持续发力,2025年1—7月,多家头部房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从已公布的销售数据来看,部分房企销售金额同比实现正增长,市场信心逐步恢复,行业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。

据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,2025年1—7月,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0730.1亿元,同比下降13.3%,虽同比略有调整,但仍呈现改善趋势。从企业表现来看,建发、中国金茂、滨江集团、中建壹品等房企销售表现相对突出。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14522.5亿元,权益销售面积为7451.8万平方米,也反映出行业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。

各阵营房企销售均承压,头部企业降幅显著

分阵营来看,2025年1—7月各梯队房企销售额均呈现下滑态势。其中,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010.3亿元,同比下降13.6%;TOP11-30房企降幅更为明显,销售额均值为256.3亿元,同比下降15.2%。中小型房企中,TOP31-5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25.2亿元,同比下降7.8%,降幅相对较小;TOP51-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60.0亿元,同比下降13.5%。

从企业数量变化来看,行业集中度仍在调整。1000亿以上阵营房企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至5家,500亿-1000亿阵营企业数量保持6家不变,而300亿-500亿阵营减少1家至4家。100亿-300亿阵营企业数量稳定在34家,显示中型房企竞争格局相对稳固。
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7月30日,沪深两市62家上市房企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,其中39家出现首亏或续亏,占比高达63%。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:“当前房企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: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,毛利率仍处低位;结合行业、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,考虑到业务风险敞口升高,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;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;有息负债利息费用化金额增加;出险房企则可能存在计提各项逾期利息、罚息、违约金及延迟履行金等。”

核心城市土拍热度不减,楼面价屡创新高

房企销售表现虽持续承压,但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攀升。2025年1—7月,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783亿元,同比增长34.3%,相比上月增幅小幅增长1个百分点。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,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,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资强度,如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位居前十,邦泰集团、大华集团等也进入拿地金额前二十。

从新增货值来看,绿城中国以1116亿元位居榜首,中海地产(935亿元)和保利发展(907亿元)分列第二、三位。TOP10房企新增货值总额达6871亿元,占TOP100企业的43.5%,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

7月土地市场竞争激烈,房企争相补仓核心城市优质地块。一方面,企业竞拍热情高涨,数十轮竞价争夺优质地块,如南京编号NO.2025G47地块经过89轮竞价成交,苏州园区双湖地块经过49轮竞价成交,杭州拱墅区石桥单元GS130201-56地块经过43轮竞价成交。同时,部分地块的竞价也会触发双高双竞等限制条件。

另一方面,拿地楼面价屡破纪录,如上海徐汇区XH-02(TPL)单元051-11地块以20万元/平方米的成交楼面价刷新了上海乃至全国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纪录,此前该纪录为上海静安寺C050101单元095-7地块,成交楼面价16万/平方米,成交时间为今年2月,仅5个月,该纪录便被打破,进一步说明房企对优质地块争夺的激烈。

从短期来看,刘水分析认为,房企当前更加注重项目的安全性和盈利确定性,北上深杭等热点城市的核心地块凭借稀缺属性,预计仍将频现高溢价成交,成为房企争夺的焦点。然而,房企在拿地时仍需保持理性,避免因过度竞争导致地价过高,从而为后续开发带来压力。

在刘水看来,未来各地在供地端的“缩量提质”模式仍将延续,北上深、杭州、成都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凭借稀缺属性或将保持高溢价成交,而多数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则继续以底价成交为主,部分城市可能通过优化供地结构、降低起拍价格等方式吸引房企投资布局。同时,产品力竞争升级,得房率提升、外立面材料升级成趋势,倒逼房企提升设计能力,房企获取地块后如何打造“好房子”,也是对房企未来的一个考验。

编辑:安垚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